入江昭教授出生於1934年,他在日本成長、求學,高中時候就讀於成蹊高校(日本當前的首相安倍晉三也是該校校友)。畢業後,他獲得一筆獎學金前往美國留學,先是在哈弗福德學院(Haverford College)念完大學部,之後到哈佛大學完成博士學位,並長年在該校任教。
入江昭的研究領域原本是美國與東亞關係史,晚年則更強調一個國際化的歷史學,並強調非政府組織在全球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。1988年,他被推選為美國歷史學會的會長,是該會有史以來第一位日裔的會長。就任時他所發表的演說,即名為「歷史的國際化」(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story)。
他如何看待這個全球化的世界?來看這一個訪談。
--
「今天我會說,聯結比國際主義重要。國際主義給人一種精英感,給人一種藝術家、知識分子彼此交流想法的感覺。但實際上這是全世界參與的一種交流。全球有20億網民,我自己不用Facebook或者Twitter,但我的孫輩們用,年青的一代用,這是一種共享,不是嗎?這個世界已經不那麼簡單了。沒錯,是要一個民主的社會,但是是要全世界彼此分享的民主。另外,文化國際主義應該是文化人本主義(culture humanism),希望我們不會再回到20世紀上半葉了。」
「我想最大的潛在危險就是民族主義。因為我是支持國際主義與全球共同體的,所以會覺得任何把某個國家與國際社會分離開來的事情都是危險的。好在全世界並沒有幾個國家是那樣的。1930年代的日本正是那樣一個國家,今天,人們不會再支持這種精神上的隔絕,大多數人會支持交流。那麼,除非某一天每個人、每個國家都說,夠了,不要再交流了,我們要建立壁壘、隔閡,阻斷聯結,那自然會非常危險,幸運的是,這種事情並未發生。」
http://gushi.tw/archives/1445